2019年4月20日 22 时41 分,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,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。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,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。
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时刻(史啸 摄)
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直上云霄(南勇 摄)
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(史啸 摄)
这次发射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:
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的第100次发射,
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。
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吊装瞬间(史啸 摄)
长征三号乙火箭伫立在发射塔等待加注燃料(史啸 摄)
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试验团队(史啸 摄)
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,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。
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2次飞行,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。至此,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通过36次发射,成功将4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。
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火箭系列
(中华航天博物馆)
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有个“荣誉称号”——金牌火箭。
这次发射的“长三乙”和“哥哥”长征三号甲(简称“长三甲”)、“弟弟”长征三号丙(简称“长三丙”)共同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,它们都是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。
长三甲系列“三兄弟”(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)
它们堪称高轨道发射小能手,因为它们包揽了目前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,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“主力”,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、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。长三甲100次发射的成功率达到98%,这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火箭型号发射成功率相比都名列前茅的成绩。
虽然长相体格都不同,但这些年,你听过的中国航天诸多成就都离不开长三甲的支持: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,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。
高密度发射需要充足“库存”,经过中国航天人的多年耕耘,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∼3枚提高到8∼10枚,发射周期从60天减到21天,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队伍从300人降到150人。
中华航天博物馆内展示的长征三号火箭仿制品
“三兄弟”合力闯市场 啥卫星都能放
金牌火箭不仅仅“红”在国内。
起初,长三甲目标运载能力是2.5吨,这与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,于是航天人想到了一个好的技术途径:上改下捆,先改后捆。先研制一个基础型号——长三甲,然后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,使火箭在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从2.5吨延伸到5.5吨,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的火箭“小家族”。
如今,长三甲系列火箭家族满足了国际上大多数卫星的需求,运载能力与美国、欧空局的火箭旗鼓相当。截至去年底,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20多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,实现了与欧洲一流国际公司的接轨,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提供从航天制造、发射、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“一站式”服务之路。
2008年,长三丙成功首飞(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)
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六十余年,作为一门产业,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国民经济、壮大国防力量、巩固国家实力密不可分。正是以长三甲研制团队为代表的航天人把一枚枚火箭发射升空,把一颗颗卫星送入轨道,助力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。